他想把上亿的晶体管放进一个小小的芯片里,有三个难点,第一是原材料,半导体芯片制造涉及19种必需的材料,大多数材料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而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长期保持着绝对的优势,硅晶圆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把材料的14种重要材料占了全球50%以上的份额。像光刻胶这样的材料有效期仅为三个月,中国企业想囤货都不行,那中国的化学很强,化工却很弱,那韩国人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半导体很强的样子啊,我记得前段时间。稍微制裁一下韩国,仅仅几种材料,掐一下韩国的脖子,整个韩国业界直接就跪下了。中国的不少学者就是分析韩国印度的时候特别理性,到了自己家的时候呢,就相信人定胜天了。那第二呢,就是设计几百上千次的电路图,压缩到一个指甲盖大的芯片里的一点小问题,那所有的设计就全完了。我们上学那会儿用来纠错的示波器呢,只能看到一条波,但是当芯片出了问题的时候,再上一个经济管理,哎,你怎么用几个波呢?把问题找出来,这是非常的。第三呢,就是制造了,设计的再好,你也得做出来啊,全世界。大部分的高精度光刻机呢,都是被SML垄断了,而且呢,不是光用钱能买到的,那中国的山寨确实很厉害啊,但是光刻机属于放在那山寨也山寨不出来的东西,图纸我给你都没问题啊,就明着告诉你这块板精度要0.3纳米。最难的呢是uv技术,光刻技术的研发始于20多年前,那前后有近40个国家加入战团,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悉数入局,到最后呢,只有美国一个活了下来。所以SML虽然是荷兰公司,但是爸爸还是美国,虽然他自己也有很多技术啊,最核心的技术还是。掌握在美国人手上,我觉得中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让许多人头脑有些发热,这种发热如果只是再普通的百姓身上,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呢。但是一大批专家、智库好像除了赞美打气,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来。要知道半导体领域的八哥诺贝尔物理学奖12项发明,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那美国半导体的研发的特点是自下而上,那从半导体物理材料、结构、器件逐步上升到应用层面,专业设置和人才队伍非常完整。中国呢,则恰恰相反,是自上。优先关注应用层面,比如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然后呢,才开始局部的往下延伸啊。当然这也是有理由的,两种不同的方向,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呢。就像两种不同的考试,一种是你不知道要考什么,所以把整本书全学了一遍,最后拿了个满分。还有一种呢,是考题已经知道了,那回去翻书考了一个满分,虽然都是满分,但是花的精力可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那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啊,其实也没有那么富裕啊。我们通过中美高校专业设置对比。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问题,1997年中国教育部取消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在美国,材料与器件专业呢,是整个半导体领域的核心专业啊,中国直接就没有啊。那目前呢,国内只有少量的研究组在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相关的研究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直接找美国买就行了,自己做太贵了。那中国的微电子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与美国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数量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美国电子工程专业有四到6万名硕士生入学,但拿到硕士学位呢,只有1万名左右。也就是说他淘汰了大量的低水平学生,而在中国入学人数少,淘汰比例的,想要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学生呢,是非常困难。总体来看,高校培养半导体人才的中美对比是1 : 6,那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积累起了上百万的半导体人才,有人也许会说啊,现在中国走的是市场经济,不能什么都靠政府、国有、私人公司啊,让这些公司来推动啊,所以很多人把华为看成了救世主,谈到半导体呢,就只想到华为,华为的研发经费占营业额的15%,在中国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大多数店。产品公司的研发经费不会超过5%。据欧盟统计,2014年世界两千五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总计5385亿欧元,美国占比是36%,欧盟30.1%,日本呢,是15.9%,而中国企业只占3.7%。假设现在的国家和许多私人公司都愿意砸钱,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成功了呢?那英特尔的研发经费占其半导体销售额的20%以上。从2010年到2019年,英特尔在移动芯片努力了十年,但始终未能。高通的地位,那最终先后放弃了移动处理器和手机基带芯片两大业务,告别了移动市场,即使是财大气粗的英特尔想要在半导体领域拓展新的市场,都是九死一生。那人认为这种人真的是很少有,但是呢,你不能期待每一个企业家都能有人老这种气魄,所以今天呢,我这个视频呢,主要是要给大家浇浇冷水呢,我们这些年呢,实在是太浮躁了,觉得自己赚到了一些钱,就可以无视技术所需要的日积月累,一帮外行人呢,每天喊着要弯道超车,岂不知中国在2019年矣。钱数理学部几十个研究方向中没有半导体这三个字,2020年开始才把半导体基础物理纳入了巨凝态物理学部的14个方向之一。中国要发展半导体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把历史的欠账还上,能够支撑未来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无线网络这些顶层用的是一个完整的半导体技术层级体系,那我们只有夯实基础,掌握了半导体现有的技术体系,并在有潜力的环节分级攻关,形成自己的技术突破,获得一定的技术话语权,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