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高大上的航空航天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2021年6月17日上午神舟12号飞船顺利发射成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为了让三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认真生活,快乐工作,早在一个多月前的4月29号,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将一个重达22.5吨的“房间”送上了太空,这个“房间”就是天和号核心舱,如果说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那么天和号核心舱就是拥有三四一卫的“太空豪宅”,这间豪宅不但装满了航天食品,还配备有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等健身器材,如此豪华的天和核心舱将会是未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核心组成部分,等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停止运营之后,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可能将会是全人类唯一一个运行的空间站。
那么,发射宇宙飞船搭建宇宙空间站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航天技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来源于航天食品,我们穿的气垫运动鞋来源于航天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最早用于给人造卫星供电,真正婴儿尿布也来自于宇航服带来了灵感,比如这次搭建天空空间站,就能带动空间科学、生命科学,源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学科的发展,而有了空间站,航天员就能长期驻扎在太空进行各种实验,比如充分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的长期失重实验,更何况航天员待在太空里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比如可以借此观察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身体反应,造福长期卧床的病人,同时发展航空航天也能带来不小的商业利益,据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底,全球通讯卫星的数量近800颗,行业总产值约2800亿美元,2025年,我国卫星通信设备行业产值将超过500亿,而根据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在航天领域,每投入一块钱就能获得七块钱的回报,航天事业在当下可以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向更远的未来望去,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就更大了,地球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不想让后背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开源节流势在必行,我们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就相当于截流儿发展航天技术把人送上太空,就是在为将来利用无穷无尽的宇宙资源打下基础,也就等于是开源,所以说,发展航天事业既是为了中国人的发展,也是为了全人类的进步。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中华民族自古就对头顶那片璀璨星空抱有最美好的想象,这份对未知的期许,激励着无数中国航天人奋斗终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心中的太空才不再是想象,我们头顶的那片星空,也终于能造福我们的生活。